首页 >  科研快讯 >  正文

我校本科生团队研发活体溶酶体pH动态监测新技术

近日,我校本科生柯何键(2022级药学专业)、杨佳琪(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)等学生团队在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教师团队的指导下,成功开发出一种“Turn-on”荧光探针B26,实现了活细胞内溶酶体碱化过程的精准定量监测。该研究成果以A “turn-on” intracellular pH probe for the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of lysosomal alkalization in living cells为题,在线发表于中科院一区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

溶酶体作为细胞的"消化系统",其pH值的微妙变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、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,其精准监测一直是生物医学领域的难点。研究团队创新性地采用1,8-萘二甲酰亚胺作为荧光核心,通过精准分子设计引入特异性靶向溶酶体的N-(2-羟乙基)哌嗪基团和性能调控基团,成功构建新型智能探针B26。该探针实现近中性pH范围(5.7-8.1)的高灵敏度线性响应,pKa值达7.0,克服了传统荧光探针在中性pH范围灵敏度不足的局限性,兼具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与光稳定性,可满足活体长时程动态监测需求。团队利用该探针成功捕捉到氯喹诱导的活细胞溶酶体碱化动态过程,并通过斑马鱼及小鼠炎症模型验证了其在体pH监测的可靠性。

此项研究由亚新注册卓越医学生拔尖创新人才导师制项目(EMTS)重点培育,是该本科生团队继2024年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: Chemical发表研究成果后的又一突破。药学院本科生柯何键、第二临床医学院本科生杨佳琪、药学院张万萍实验师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,实验教学管理中心刘倩副教授、甘勇军实验师及臧广超副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。

全文链接: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bios.2025.117285

      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snb.2023.134809

编辑:蔡雨齐 王国中